“一村研究社”是一村资本打造的全新专栏,旨在研究与分享产业领域最新技术与消息,并针对有投资价值的赛道企业做价值评估,挖掘优质项目的潜在投资机会。
我们期望通过投研联动,拓展公司同仁的眼界与新知,并搭建一个能与业界同行沟通交流的平台。
01 “工业大米”MLCC
MLCC(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 )中文名是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,其结构是多层叠合,由一片片的陶瓷薄膜,上层印刷电极浆料,一层层堆叠,高温烧结成型,两端加上端电极,形成一个整体的电容。陶瓷电容在所有的电容里面占了近一半的产值,电容在被动元件里占了 65% 的产值,所以MLCC在整个被动元件里的产值和空间非常大,因此有“工业大米”之称。MLCC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、汽车、军工等领域,技术门槛高、国产化率低,有本土化的必要性。
02 千亿级别的市场价值
根据电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,从产业角度来说,2021 年全球的MLCC市场规模达到了 1148 亿,国内为 596 亿。整体来说, MLCC具有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与价值。
未来MLCC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高端通信和新能源汽车。高端通讯领域,一方面,5G技术叠加手机功能丰富度提升使得智能手机单机用量突破1000个,同时也望着更小型化、高容量、高Q值的方向发展,预计 2025 年中国手机市场 MLCC 需求量将达到 5800亿颗;另一方面,通5G讯基站对MLCC提出更高的耐高温、耐高压需求的同时,单站MLCC用量也较4G翻四番,预计到2025年需求量增长至2500亿颗。新能源汽车用MLCC相较于5G手机用MLCC在耐高压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要求显著提升,因此一定程度牺牲了对于尺寸的追求。动力和ADAS为新能源车中MLCC需求增量最突出应用场景,在新四化驱动下,预计 L2+级别纯电车对于车规级 MLCC 的需求量达到 18000 颗。其中,动力及底盘域 MLCC 性能方面注重耐高温和寿命可靠性,而ADAS及网关对于 MLCC的需求则更注重小型化和低损耗,预计 2025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 MLCC 需求量达到 3626.77 亿颗。
综上,受益于1)汽车的电动化 + 智能化趋势;2)5G 的普及;3)后疫情时代消费电子市场回暖,预计 2025 年中国 MLCC 需求量达到 2万亿颗,对应市场规模800亿元,其中高端应用的份额占比将从2022年的38%提升至58%。
03 MLCC发展迎来产业周期新起点
从竞争格局上来看,MLCC产业周期是1.5-2年,具备螺旋上升特征。2022年Q4处于一个周期的末尾,MLCC各类应用加个跌幅持续收窄,下行周期已接近尾声,行业景气有望触底回升。通过观察海内外龙头企业过去6个季度的稼动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情况可以发现,到2022年Q4原厂和代理商去库存已见成效,库存水位达到正常水平,稼动率稳步提升,预计2023 年开启新一轮周期。且恢复速度上工控市场会快于消费市场,再快于通讯市场。
因此,一些龙头,尤其是海外龙头,纷纷在停产一些传统产品,抢占更高端产品的份额。因此,对于国内市场来说,这既是一个对于中低端市场的国产替代,也是一个进一步去攻坚高端市场的时间点。
未来,全球需求将集中在车规级等高端MLCC产品。国内市场长期存在巨大供给缺口,高端MLCC严重依赖进口。国内头部厂商短期扩产承接日韩放弃的中低端产能,未来中长期成长需要实现技术突破。
04 进入MLCC赛道领域的挑战
进入MLCC领域有三个壁垒。首先是资金壁垒。MLCC 领域还是一个重资金投入的赛道。国内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建产能的资金投入约1亿的年产值,对应5亿左右的人民币,设备投入至少需要 5 年才能回本。
其次是技术壁垒。MLCC从上体的粉体、配方的制备,到压成薄片,再到把它烧解成一体,各个环节在技术上都有严格要求。此外,MLCC每年的定价有规律性,对于厂商的一体化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要求也很高。
第三是品牌壁垒。国内企业的良率相比海外略低,尤其在某些高端场景,国内的企业品牌、可靠度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。因此,在开拓的过程当中,龙头企业和示范应用和规模化应用的企业会更具有优势。
以上三个壁垒对初创企业来说颇具挑战,而对于有资金实力和规模体量的公司来说,MLCC的壁垒会排除一些竞争对手,公司占据利好优势。
05 MLCC赛道的股权投资机遇
MLCC市场需求来自高端通讯、汽车等高端下游市场的增量市场。在日韩企业不断关停中低端产能的背景下,国内企业为成为生产中低端产能的替代。目前MLCC的国产替代已步入正规,现有龙头公司已具备相当规模,且在各特色细分市场均有代表性企业与海外龙头竞争。与此同时,极高的资金准入门槛和技术壁垒、一体化的供应链能力、产品可靠性保障和品牌的建立均对MLCC企业提出较高要求,龙头上市公司具备相关先发备优势。因此,我们认为MLCC市场竞争相对充分,此时布局的挑战和风险较大。但千亿级的市场空间广阔以及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扩张,均有利于产业链上游的生态企业蓬勃发展。
MLCC上游主要有陶瓷介质粉体、电极浆料和离型膜三大和新材料,其资金、品牌等壁垒较低,核心是技术为王,且下游客户的国产替代意愿较强。因此MLCC的优势在于产品性能,其次需关注产业化进程。从赛道价值来看,陶瓷粉体和离型膜成本占比最高,毛利率分别达到40%和30%,金属浆料相对偏低。竞争态势方面,金属浆料国产替代率先突破,国内市占率超过30%,陶瓷粉体和离型膜国内厂家市场份额未至15%和5%,有待攻关。整体来看,上游材料中陶瓷粉体和离型膜具备较大投资价值。
本文研究方法:
本文研究方法是通过信息搜集,对搜集信息加以验证与梳理,进而分析信息,最后形成结论。搜集的数据是基于客观性与真实性,有效性和全面性等考量,对各重点材料的投资价值、优质标的筛选进行逻辑判断及项目挖掘。
本文资料来源:
本文研究数据来源有二类。一是通过专家访谈、创业公司电访,或公司官网招股说明书、中国知网、专利局等处搜集数据,研究内容包含产业周期、竞争壁垒、公司团队情况、技术趋势等。二是通过第三方信息,如券商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研究报告等,针对科普性信息和行业概述进行整合。其中有55-60%是非公开信息,40-45%是公开信息。